二年级数学姿势游戏设计 二年级数学姿势手抄报
一、数学课堂小游戏
游戏名称:我见过你
游戏目的:增强孩子对数的认识
运用年级:二年级
游戏道具:一副扑克牌,共计54张牌。
游戏人数:2人或4人。
游戏制度:
(1)两人合作,洗牌,把扑克牌洗均匀,叠整齐,背面朝上,从上往下翻牌。
(2)第一盘学生A翻牌,两人抢答。大声说出扑克牌的名字,要说出花色和数字,如方片3、梅花K、黑桃6等。一副牌用完,这一盘游戏结束,最后各自数出自己得到几许张牌,得牌多者获胜。
(3)第二盘再由学生B翻牌。每一盘的结局都要记录。
扩展资料
小学数学本身讲起来就相对枯燥无味,因此教师再讲数学课时,尽量穿插一点小游戏,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。比如:数学谜语,吉祥数字等。
二、有哪些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游戏
数学课堂游戏
1、《森林运动会》
我在《森林运动会》一课中,就设计了壹个猜谜语的环节,让小兄弟特别感兴趣。具体的游戏经过是这样的: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兄弟喜爱的小动物,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,每壹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。上课的时候,我首先提问:“小兄弟,你们喜爱猜谜语吗?”小兄弟高兴地回答说喜爱,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,说:“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,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。”小兄弟一听,高兴极了,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,我让小兄弟分小组来猜,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,结局小兄弟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,因此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,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,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。
2、《10以内数的组成》
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,我设计了壹个“碰球”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。如我先出示数字8,对学生说:“嗨、嗨,我的3球碰几球?”学生可以说:“嗨、嗨,你的3球碰5球,”学生说出的数必须和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。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,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,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兄弟牢牢地记下了。《10以内数的分和合》2
在教学《10以内数的分和合》时,我设计壹个扔皮球的游戏,让学生讨论数的分和合的不同方式。学生分成小组,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,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多少皮球,就让谁来扔皮球,并请他讲讲是如何想的。如壹个学生扔完后,篮外有3个皮球。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,因此扔进7个球;有的说前面壹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,现在篮外是3个,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,由于外面少壹个,里面就多壹个„„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,呈现出思考的特点化,多样化,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考。
3、《10以内的加减法》
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,学生最喜爱和我一起参与“乘车游戏”,游戏之前,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,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,游戏开始了,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,戴迷恋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,我一般也是戴迷恋饰当“小司机”,每个头饰上写了壹个10以内的数,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“汽车”,全部上车之后,由司机验票,乘错车的被罚下车,验票结束之后,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“坐车”,由于有我的参和,因此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,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,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。
4、《分类》
在教学《分类》这课时,一开始我就问学生:今天大家来做个游戏,好吗?学生齐声说好,全部的眼睛都注视着我,想法高度集中。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:“请小兄弟们注意听,并按老师标准去做。小兄弟们请注意,请你按我的标准做:男孩子请你站起来,女孩子请你站起来;高个子男孩坐下去,矮个子男孩坐下;长头发女孩坐下,短头发女孩坐下;大眼睛的小兄弟请你拍拍手,小眼睛的小兄弟请你拍拍手;穿皮鞋的小兄弟请你跺跺脚,穿旅游鞋的小兄弟请你跺跺脚;全班小兄弟们一起跺跺脚!”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,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,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姿势的灵魂力量,为进修《分类》做了很好的铺垫。
5、《有余数的除法》
在教学《有余数的除法》一课时,我设计了壹个分水果游戏:“六一”儿童节到了,大家班要举行联欢会,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,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,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。学生分完后发现:15个苹果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给3个人;16个梨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3个人,多了1个;18个香蕉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3个人,多了3个„„何故有时没有多余,有时多1,有时多3呢?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。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,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难题,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“余数”的痕迹。让学生在操作中领会、在讨论中悟理、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。
6、《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致》
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致中,就可设计游戏“找兄弟”,学生拿着数字卡片“6”说:“我现在6岁,弟弟比我小两岁,弟弟在哪里里?”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“4”说:“我现在4岁,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。”学生继续问:“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里?”学生举起卡片“7”说:“现在我7岁,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。”在这个游戏中,学生依据数序姿势想出结局,轻松的掌握姿势,也为今后进修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。
7、《数学乐园》
在教学操作活动主题《数学乐园》时,我设计壹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主题,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、西瓜队、香蕉队,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,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,老师贴统计表,统计员用红、绿、黄彩笔做统计,其他同学数数。根据统计结局,学生就会了解:(1)一共踢多少?(2)谁比谁多或少多少?(3)谁再踢多少就和谁同样多?„„通过不断应用数学姿势,让学生在活动主题中化解壹个个实际难题,有觉悟地帮助学生归纳化解难题的策略和方式,促进每壹个学生掌握有效的解析难题策略,进步学生的策略姿势,进步学生化解难题的能力。
8、《30以内的加法》
例如:在进修30以内的加法后,我设计了壹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主题,这个游戏活动主题包括了30以内全部进位(不进位)的加法。只要学生熟悉游戏制度,其进修效果令人惊喜。每四人壹个小组,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主题中,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,有的坐下来做记录,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,有的走出座位给老师请教。由于牌上有实物点,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,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式来计算;对于大部分学生,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,“等于几许?”的话音未落,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。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主题中乐此不疲地进修,我感觉自己真开心,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。游戏教学,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,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。教师在整个教学经过中是组织者、引导者,让出大量的时刻给学生游戏活动主题,孩子们
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式,教师的职业更加高效。这样自在的数学课堂,难怪他们这么喜爱上数学课。
9、《加、减混算》
在进修加、减混算时,课一开始,我就问学生:“小兄弟,你们乘过汽车吗?”同学们齐声回答:“乘过。”“好,下面大家来做„乘汽车‟的游戏。”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,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,到站后下去3人,又上来2人,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,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,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。这样导入新课,天然贴切,趣味猛增,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,让学生的思考活动主题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,在游戏活动主题中轻松、愉快、有效地掌握了姿势。
10、《平均分》
在教学“平均分”一课时,课刚开始,我就问学生:“小兄弟,你们了解小猴子最爱吃啥子吗?”学生们回答:“桃子。”“对。瞧,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。你们看,他们一共摘了几许个桃子?”(让学生甲、乙扮演猴兄弟俩,搀着一篮桃子入场。)学生观察得出:“一共摘了8个桃子。”提问:“你认为如何分最公正呢?”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,再引导学生说出: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。”进一步提问:“你想提出啥子难题?”引导学生说出:“每只小猴分得多少桃子呢?”壹个好的提问比壹个好的回答更有价格。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有觉悟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难题情境,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格的数学难题,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,并增强了他们的难题觉悟,“猴子分桃的游戏”功不可没。
三、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啥子有趣的课堂游戏
数学课堂游戏
1、《森林运动会》
我在《森林运动会》一课中,就设计了壹个猜谜语的环节,让小兄弟特别感兴趣。具体的游戏经过是这样的: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兄弟喜爱的小动物,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,每壹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。上课的时候,我首先提问:“小兄弟,你们喜爱猜谜语吗?”小兄弟高兴地回答说喜爱,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,说:“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,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。”小兄弟一听,高兴极了,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,我让小兄弟分小组来猜,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,结局小兄弟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,因此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,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,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。
2、《10以内数的组成》
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,我设计了壹个“碰球”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。如我先出示数字8,对学生说:“嗨、嗨,我的3球碰几球?”学生可以说:“嗨、嗨,你的3球碰5球,”学生说出的数必须和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。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,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,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兄弟牢牢地记下了。《10以内数的分和合》2
在教学《10以内数的分和合》时,我设计壹个扔皮球的游戏,让学生讨论数的分和合的不同方式。学生分成小组,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,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多少皮球,就让谁来扔皮球,并请他讲讲是如何想的。如壹个学生扔完后,篮外有3个皮球。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,因此扔进7个球;有的说前面壹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,现在篮外是3个,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,由于外面少壹个,里面就多壹个„„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,呈现出思考的特点化,多样化,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考。
3、《10以内的加减法》
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,学生最喜爱和我一起参与“乘车游戏”,游戏之前,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,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,游戏开始了,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,戴迷恋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,我一般也是戴迷恋饰当“小司机”,每个头饰上写了壹个10以内的数,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“汽车”,全部上车之后,由司机验票,乘错车的被罚下车,验票结束之后,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“坐车”,由于有我的参和,因此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,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,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。
4、《分类》
在教学《分类》这课时,一开始我就问学生:今天大家来做个游戏,好吗?学生齐声说好,全部的眼睛都注视着我,想法高度集中。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:“请小兄弟们注意听,并按老师标准去做。小兄弟们请注意,请你按我的标准做:男孩子请你站起来,女孩子请你站起来;高个子男孩坐下去,矮个子男孩坐下;长头发女孩坐下,短头发女孩坐下;大眼睛的小兄弟请你拍拍手,小眼睛的小兄弟请你拍拍手;穿皮鞋的小兄弟请你跺跺脚,穿旅游鞋的小兄弟请你跺跺脚;全班小兄弟们一起跺跺脚!”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,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,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姿势的灵魂力量,为进修《分类》做了很好的铺垫。
5、《有余数的除法》
在教学《有余数的除法》一课时,我设计了壹个分水果游戏:“六一”儿童节到了,大家班要举行联欢会,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,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,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。学生分完后发现:15个苹果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给3个人;16个梨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3个人,多了1个;18个香蕉,每个人分5个,可以分3个人,多了3个„„何故有时没有多余,有时多1,有时多3呢?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。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,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难题,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“余数”的痕迹。让学生在操作中领会、在讨论中悟理、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。
6、《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致》
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致中,就可设计游戏“找兄弟”,学生拿着数字卡片“6”说:“我现在6岁,弟弟比我小两岁,弟弟在哪里里?”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“4”说:“我现在4岁,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。”学生继续问:“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里?”学生举起卡片“7”说:“现在我7岁,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。”在这个游戏中,学生依据数序姿势想出结局,轻松的掌握姿势,也为今后进修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。
7、《数学乐园》
在教学操作活动主题《数学乐园》时,我设计壹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主题,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、西瓜队、香蕉队,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,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,老师贴统计表,统计员用红、绿、黄彩笔做统计,其他同学数数。根据统计结局,学生就会了解:(1)一共踢多少?(2)谁比谁多或少多少?(3)谁再踢多少就和谁同样多?„„通过不断应用数学姿势,让学生在活动主题中化解壹个个实际难题,有觉悟地帮助学生归纳化解难题的策略和方式,促进每壹个学生掌握有效的解析难题策略,进步学生的策略姿势,进步学生化解难题的能力。
8、《30以内的加法》
例如:在进修30以内的加法后,我设计了壹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主题,这个游戏活动主题包括了30以内全部进位(不进位)的加法。只要学生熟悉游戏制度,其进修效果令人惊喜。每四人壹个小组,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主题中,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,有的坐下来做记录,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,有的走出座位给老师请教。由于牌上有实物点,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,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式来计算;对于大部分学生,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,“等于几许?”的话音未落,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。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主题中乐此不疲地进修,我感觉自己真开心,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。游戏教学,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,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。教师在整个教学经过中是组织者、引导者,让出大量的时刻给学生游戏活动主题,孩子们
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式,教师的职业更加高效。这样自在的数学课堂,难怪他们这么喜爱上数学课。
9、《加、减混算》
在进修加、减混算时,课一开始,我就问学生:“小兄弟,你们乘过汽车吗?”同学们齐声回答:“乘过。”“好,下面大家来做„乘汽车‟的游戏。”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,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,到站后下去3人,又上来2人,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,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,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。这样导入新课,天然贴切,趣味猛增,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,让学生的思考活动主题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,在游戏活动主题中轻松、愉快、有效地掌握了姿势。
10、《平均分》
在教学“平均分”一课时,课刚开始,我就问学生:“小兄弟,你们了解小猴子最爱吃啥子吗?”学生们回答:“桃子。”“对。瞧,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。你们看,他们一共摘了几许个桃子?”(让学生甲、乙扮演猴兄弟俩,搀着一篮桃子入场。)学生观察得出:“一共摘了8个桃子。”提问:“你认为如何分最公正呢?”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,再引导学生说出: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。”进一步提问:“你想提出啥子难题?”引导学生说出:“每只小猴分得多少桃子呢?”壹个好的提问比壹个好的回答更有价格。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有觉悟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难题情境,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格的数学难题,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,并增强了他们的难题觉悟,“猴子分桃的游戏”功不可没。